卧龙区因辖区内有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诸葛亮的躬耕地卧龙岗而得名。卧龙区是中国月季之乡、张衡故里。城乡兼有,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,辖19个乡镇街道(景区),常住人口86.6万。我们的郊区,有山有水,有花有草,南阳最近的9架孤山,卧龙占了7架,北部还有5座中型水库,自然生态优良,是南阳天然的后花园。卧龙最大的优势在城区,卧龙最大的潜力在郊区,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。
卧龙区如果用一句话描述,就是“诸葛躬耕地,如花似玉城”,有4张特色“名片”: 卧龙岗。辖区的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山前的隐居躬耕地,是“三分天下”和“草庐对”的策源地。月季花。卧龙区是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,产业产值占全国市场的70%,出口产值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0%以上。独山玉。“四大名玉”之一独山玉产自辖区的独山,被誉为“东方翡翠”。卧龙艾草。是全国艾草加工原发地,是道地药材南阳艾生产区和集散地,艾制品销售额、市场占有量和线上交易量占全国市场的80%以上。
区位优越,交通便利。卧龙区是南阳市党政军机关驻地。焦枝铁路与宁西铁路、沪陕高速与二广高速在境内交汇,南阳火车站、汽车站、货运编组站为人流、物流的集聚提供了良好条件。南阳机场是河南省三大民用航空港之一,可降波音737、空客A350等中大型飞机,已开通了飞往北京、广州、深圳、上海、杭州、成都等20多个城市的航班,全区通讯互联网设备配套功能完善,海关、商检机构健全。正在建设投资18亿元双向八车道的S234鸭河快速通道,将成为引领卧龙区北部发展的康庄大道、黄金大道。卧龙区的城区优势经过多年的积淀,形成了繁荣的商贸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,全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,“十四五”开局迈出新步伐、展现新气象。全年生产总值实现508亿元,总量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继续保持第一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4.7亿元,增长9.3%,总量稳居全市第一;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%,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9.9%,全市排名第一,项目投资增长21.6%,全市排名第二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.4%,全市排名第三。
文化厚重,人杰地灵。汉文化、玉文化、民俗文化底蕴厚重。张衡墓、武侯祠、鄂城寺等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深远。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卧龙岗隐居躬耕,树立了淡泊明志、宁静致远的千古典范。这里还孕育了文学诗赋、天文地理学家科圣张衡。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滋润了世代相传的卧龙人民,孕育了尊师重教、崇文尚德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。为深入挖掘卧龙区厚重的文化资源,拉开了复建卧龙岗的大幕,这次复建是自清代中期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复建,全市人民期盼的“龙吟淯水,凤鸣高岗”的情景已经实现。复建项目以卧龙岗为核心,以躬耕为主题,以岗为根,以文为魂,以绿为底,着力建设“集文化旅游高地、城市绿核绿肺、综合功能完善、人居环境改善于一体的文化经济引爆点”,必将成为南阳新的文化坐标。卧龙区科技教育体系完备。南阳市有高等学校4所,成人高校1所,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2所,每年可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20多万,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。同时,卧龙区拥有众多的省级、市级知名重点中小学校、幼儿园,可为企业职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。
物产荟萃,风景秀丽。地处伏牛山余脉,资源丰富,生态环境优美。北部岗坡丘陵连绵起伏,独山、紫山等7架孤山与龙王沟水库、兰营水库等31座中小型水库交相互映。南部一马平川,沃野成片,田园风光特点明显。良好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,是最宝贵的财富。
产业明晰,要素集聚。主导产业逐步明晰,产业集群发展、企业创新提质力度加大,先进制造业开发区、现代物流产业园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个开发区“整合、扩区、调规、改制”全面启动,中欧产业园、艾草产业园、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。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,把产业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中之重,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,坚持“产业为基、企业为根、项目为王、转型为纲、创新为要”。
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,是推动“卧龙成高峰”起势之年。卧龙区将弘扬四敢精神,践行四个极限,以奋斗者的姿态、奋斗者的雄心、奋斗者的毅力,紧紧围绕“建强副中心,卧龙成高峰”,强力推进“一二三四六”工作布局,深入实施“七大工程”,奋力建设宜业宜居、宜学宜游、宜创宜养现代化城区,争当名副其实的“头雁”和“龙头”,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卧龙,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!
全媒体记者陈向革 张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