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载砥砺,勇毅前行。
坐落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之畔,城区主干道——中州大道北侧的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,于2018年8月建成投用。这是南阳率先实现招生的集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为一体的十五年一贯制完全学校,同时也是一座园林式、智能化的现代化精品学校。学校建筑疏朗有致,校园水系贯通,亭台轩榭相连。这里,不仅仅是一所学校,更是一座读书、强身、益智、成长的乐园。
水系春景
立鸿鹄志,怀赤子心。
高标准起步,大目标兴校。成立之初,第一完全学校小学部(以下简称:一全小学部)就高扬素质教育大旗,将办学目标定位为“品质高标、品格高远、省内一流、全国领先”,将培养有灵性的学生、成就有智慧的老师、创建有品位的学校作为办学追求。在学校“爱·生长”的文化定位引领下,“爱你千百遍,成长每一天”成为所有老师的铿锵誓言,也成为师生沟通、家校共育、同事相处的语言密码。担当奋进的一全小学部教师,以“顶天立地、担当大气、和融互爱、追求出彩”精神为引领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记教书育人使命,倾心倾力倾情培养乐求知、善合作、养良习、爱探索的新时代少年。短短六年时间,一全小学部营造出教风正、学风浓的良好氛围,探索出学段发展小初衔接、学生发展五育融合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特色,赢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,先后荣获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级荣誉百余项,特别是学校少先队荣获“全国红领巾奖章五星章”,二九中队获得“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”称号,3个班级被评为“河南省书香班级”,近1000名学生在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级赛事中摘金夺银。
金秋时节,记者来到一全小学部,探寻学校推进五育融合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,所见皆是“宝”,所闻尽为“典”。
耕读致远
以“德”立人德育铺就铸魂之路
五育并举,德育为首。
说起德育教学,校长王建告诉记者,“浇花浇根,育人育心”。为了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“种子”,小学部始终以《中小学生德育指南》为指导,以“以行为见文化、借活动促发展”为思路,抓常规养习惯,建特色工作室,重班会课建设,鼓励教师参加大比武等,凝心聚力打造“心有爱,眼有光,行循方”的一全小学部德育名片,让学生在校六年,受益一生。
“在德育教育方面,小学部党支部一直把育人育心的思政课放在首位,扎实做好‘三会一课’和主题党日等活动,以党建带团建、促队建,把劳动教育、美育实践、科技创新、志愿服务、少先队活动等融入思政课堂,通过讲党课、组织生活会、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,着力打造能干事、勇创新、堪大任的党支部。”王建侃侃而谈。
“崇德向善争做文明少年——故事演讲比赛”正在多功能教室里举行,孩子们誓言铮铮、字字铿锵,表达着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勇做文明少年的豪迈心声。组织比赛的副校长苏琪向记者分享比赛收获:这是小学部“书香养德、仪式育德、真情润德、行动立德、课堂蕴德、携手弘德”六大育德课程体系的成果展示活动之一。学校德育特别注重赓续红色血脉、传承红色基因,每学期都会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、红领巾争章、致敬楷模、缅怀英烈、为海军“南阳舰”送生日祝福等实践活动。学校还邀请陶克将军作励志报告,举办师生与“中国好人”见面会、红色故事课本剧展演、千人唱红歌等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,播撒红色种子,厚植家国情怀。
老师们说起学校的德育工作,个个滔滔不绝,如数家珍。他们认为,学校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、各个环节,比如通过举办读书节、体艺节、科技节、丰收节和入学礼、入队礼、毕业礼等“四节三礼”文化活动,有效探索出聚焦“三成”(成长、成人、成才)、推进“三全”(全员、全程、全方位)育人的大德育工作格局。学校以制度作保障、以课程为核心、以创新为动力,强队伍、重细节、厚文化,培育出“红领巾寻访”少先队品牌,多次被学习强国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中国教师报》、河南卫视、省少工委公众号及市区级媒体报道,社会影响力强、赞誉度高。
以“智”慧人智育点亮思维之光
你听说过“紫藤教学节”吗?为给青年教师搭建锤炼内功、磨砺素养的成长舞台,打造技艺精湛的学习型、研究型教师团队,一全小学部独出心裁,创新设立“聚力生长向美而行”紫藤教学节活动。紫藤树下,一位位青年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着漂亮的字母,一展他们的风采。现场的学生兴奋不已、欢呼雀跃,“看,我们英语老师写的单词比课本上印的还好看”。
“紫藤教学节”践行新课标理念,提升课堂教学品质,重构“灵动课堂”,是一全小学部深度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,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、展示素养的平台。
“小学部依托师资优势及校园资源,深入开发校本课程,促进五育融合、整体育人。”副校长顾展介绍,学校通过学科整合,先后开发了“四季之美”课程、“读树”课程、园艺课程、童话剧课程等综合实践课程,拓宽学习渠道,开展研究性学习、体验式学习,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发生,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好成长。
才艺展示
五育浸课程,以“智”慧人。为激扬学生个性,提供广阔的智育发展空间,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平台,提出以学业辅导为基础,以校部教师为骨干力量,开设体育类、艺术类、科技类、学科拓展类等19个项目共41个校级精品社团和47个级部兴趣社团,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。“我在电子琴社团,现在都会弹奏《小背篓》了!”“我最喜欢打篮球,我是校队队员,已经参加过三次比赛,还得奖了呢!”学生们开心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特长爱好,成就感满满。
第二课堂的多元化教学、立体化育人,让新时代的少年们个个身怀绝技。魔方赛场上,选手们个个全神贯注、用心投入。只见大家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,魔方上的色块左右旋转,选手们的速度之快、手法之娴熟令人称奇。经过激烈比赛,各个项目的优胜者脱颖而出。“参加魔方比赛,太令人兴奋了!”参赛选手告诉记者,学校各学科都有很多有趣的赛事,如百人硬笔书法赛、诗词大赛、速读比赛、魔方大赛、数独比赛、英语口语比赛、书画展等,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,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。
以“体”强人体育铸就健康体魄
体育硬件设施齐全是一全小学部的一大独有优势。校内有游泳馆、篮球馆、足球场、塑胶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标准250米田径场2个、400米田径场1个,运动场地、设施一应俱全。
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。学校牢固树立以“体”强人观念,帮助学生在运动中找到兴趣点,在运动中结交好友,在运动中开阔心胸,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、快乐、阳光地成长。
充满活力的大课间,校长带头参与,与学生们一起在运动场上奔跑、跳跃,共同享受运动的乐趣。学校独创的腰鼓操,上千人排成方队,整齐划一,鼓槌敲动,响声震天,场面恢宏壮观,气势磅礴。每天10分钟的团队腰鼓操,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,锻炼了身体,又通过这种民间艺术的传承,建立了文化自信。
无论是春季还是秋期运动会,无论是以竞技为主还是以趣味性为主,只要方案一敲定,小学部班班踊跃报名,每班参与人数达100%。老师们说,学生们之所以这么踊跃,得益于学校延时服务开设的篮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田径、武术、跳绳、轮滑、游泳、冰雪等16个体育类社团,充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兴趣。“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心,还活跃了校园气氛。”学生们动情地说。
体育健身,体育强校。六年来,一全小学部成为全国校园排球、足球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,荣获省级花样跳绳特等奖一次、一等奖一次以及市级田径运动会团体一等奖。
以“美”化人美育浸润心灵成长
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,快乐成长谱华章。
一全的展览馆宽敞明亮,近500平方米的展厅内,挂满了学生们的艺术作品,从绘画到书法,再到手工作品,全是“美”的盛宴。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学生们丰富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,这里面有多幅作品获得了全国大奖。
美育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特殊作用,感受美、认识美、创造美的能力素养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。美育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、丰富情感世界、促进身心健康,还推动着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,提升着社会文明程度。一全小学部以美育为切入口,深化艺术基础课程,创新跨学科美育融合课程,通过打造艺术空间、创建美育主题园区、组织校园艺术活动等大力推进美育工作。学校拥有美术、书法、音乐教师二十余人,全部毕业于本科类艺术院校。美育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28岁,充满朝气,素质优良,张珊老师多次被邀请给省培教师进行美术学科的讲座。强大的师资力量确保了学校庞大的美育系统稳健、高效地运转。
学校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上,除了开齐开足美术、书法、音乐等课程外,还重点打造音美、书法功能教室,开设了近30个艺术类多彩社团。每学期定期举办迎六一、迎元旦校园书画展,“新年好”校园艺术节和每周一个班全员参与的“旋转小舞台”,给学生充分提供展示的舞台。
在三四月耕耘,在八九月收获。学校多次获得河南省美育教育展示优秀组织奖,并获得南阳市首批美育示范校称号。
书香浸润
以“劳”成人劳育夯筑立世之基
“劳动+”课程润童心,多维深“耕”促成长。
一全小学部的劳育课程,重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、责任感、团队协作精神及正确价值观,在劳动中磨炼意志,全方位为未来立世筑牢坚实基础,促进学生在劳动中茁壮成长。
金秋时节,农耕园里,成熟的水稻、玉米、芝麻迎风而舞。连日来,校长王建带着孩子们一起上劳动课,为孩子们讲授有关农作物的知识,带着孩子们自己动手收割,寓教于乐,以劳增智,享受收获的喜悦。
百草园里,一群群学生在研学实践课程上,识百草、研药植,了解植物学名、外观特征、生长特性以及日常养护知识等,学生们兴趣盎然。学校以百草园为实践基地成立了“妙仁小郞中”社团,组织开展学习中医粘贴画,体验碾艾绒技巧,辨识中草药,学做青团和香囊等,将劳动实践课变成了生活知识大课堂。
大自然、大社会就是一本活教材,是真正的思维源头,不断拓宽着孩子们的视野和天地;劳动汇聚着指尖上的智慧,一次次的劳作体验,锤炼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,成为未来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
学校立足学生成长,依托“一石、两树、三角、四廊、五园”阵地,开设了农耕园、百草园、百花园、百木园和百果园“五园”研学实践基地,精心培养“四爱四知”的全品少年,让“人人有特长,班班有特点,学校有特色”成为现实。
伴随着劳育、德育、美育、体育的融合,家校社三位一体的“劳动+生活”课程脱颖而出,家园劳动、校园劳动和田园劳动清单化、课程化的劳动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,劳模工匠大师进校园活动成了常态化。深耕“五园”,学生们体验了劳动成长的快乐,学校也荣获河南省第三批劳动教育特色校称号,三名教师分别获得了河南省劳动实践课一二等奖。
五育融合师生同心筑梦未来
固本培元强根基,五育并举育良才。
在一全小学部,五育有硬指标。学校确定每学期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德智体美劳“五育”五件事,即参加一项公益活动、一次命题讲题活动、一项体育比赛、一次书画展和学会家常烹饪等劳动。学校统筹谋划抓好五件事,确保每个学生都应知应会,切切实实在学习实践中得到磨炼和发展。
“在一全小学部,每个学生都能被发现被重视,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有归属感,哪怕是一张大合影照片,我们也要以每个学生的出彩来回应社会的期待。”副校长马闯真情流露。
德育明确方向,智育增长知识,体育强身健体,美育塑造心灵,劳育磨炼意志,五育并举在一全迸发出巨大活力。
——教师素养更提升。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整合中,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制定、课程内容的设计、课程实施方式的改进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、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,突破了以前较为局限的单育意识、能力本位意识,树立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五育观。
——学生发展更全面。学生们从以往单一的“智育”到如今的“德智体美劳”五育并举,每一育都相互渗透、相互融合,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,更加具备了面向信息智能化未来的信心和底气。
五育并举,绽放芳华。一全小学部始终走在五育并举教育改革的前列,在区委、区政府和区教体局的领导下,在区域改革的坚强领航下,他们面向未来,不忘初心和使命,坚守“课程改革追求卓越”、谋求未来智慧发展的战略,将五育并举实施贯通学校教育的一草一木,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,为孩子美好的明天奠基,为南阳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(张进朝 李玉)
(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)